北京體育大學北京2022年冬奧會備戰籌辦和服務保障工作紀實
在北京體育大學冠軍園內有一處主題黨日文化廣場,廣場北側巨型石碑上刻有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6月18日寫給該校2016級研究生冠軍班全體學生的回信。信中的一句句叮嚀,讓新時代的北體人備受鼓舞,也深知肩上的責任,這就是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和時間,撐起為國擔責的一片天。
面對國家的期望和囑托,在國家體育總局黨組和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北體人牢記內強人民體質、外爭國家榮光的初心使命,全面系統謀劃“三轉型”綜合改革,部署四大重點布局,創新組建26個學院建設,建設12個科研創新平臺,打造多個人才培養高地。全力以赴投入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辦服務保障工作。
科學謀劃聚力設計
為冬奧會備戰籌辦和服務保障做好頂層部署
為積極響應新時代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建設,全面對接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備戰參賽、籌備辦賽的重大需求,學校將辦學定位明確為建設世界一流體育大學和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基地。這一辦學定位的確立,不僅回應了國家和社會發展要求,也為接下來一系列的冬奧備戰和籌備服務工作確定了根基和方向。
2017年,學校啟動了以夏季項目為主向夏季冬季項目全面發展、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科技與文化相融合型、從本土化向國際化本土化相結合型的“三轉型”綜合改革。在“三轉型”中,冬季項目轉型發展被放在了核心位置?!叭D型”的確定,更為冬奧服務各項任務的完成奠定了路徑和抓手。
在科學謀劃的頂層設計指導下,北京體育大學進行著扎實穩健又卓有成效的改革實踐,為出色完成冬奧備戰和服務保障工作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學校調整優化了院系設置,設立了奧林匹克運動學部、體育與健康學部、人文社科學部、體育工程學部四個學部。其中,奧林匹克運動學部下設中國冰球運動學院等11個學院(校),是直接面向奧林匹克運動、以運動項目發展為主線、服務競技體育主戰場的舉措。
在優化院系布局的基礎上,近年來,北體大相繼組建了運動與體質健康重點實驗室、體能訓練與身體機能恢復重點實驗室、應激適應重點實驗室、運動訓練重點實驗室、運動機能評定與技術分析重點實驗室、運動營養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體育大數據研究中心、中國奧林匹克高等研究院(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體育賽事制作與轉播實驗室和冬奧文化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臺和攻關團隊,打造中國體育發展的科技研發示范區、智囊團和思想庫,建設中國體育運動科學研究創新高地,全面加強科技助奧的能力。
在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方面,搭建了國家主導的青訓體系,開展冰球、冰壺、冰上舞蹈等項目的選材集訓工作,為冬季項目國家集訓隊輸送人才。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學校冰上運動中心等冬奧項目基礎設施也相繼投入使用。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在強有力的頂層謀劃下,北京體育大學的冬奧會備戰和服務保障工作成果顯著。截至目前,學校直接參與冬奧會一線工作服務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科研人員、賽時實習生、場館賽事媒體運行人員、管理人員、志愿者、表演人員等已達1600多人,其中207人直接參與冬奧會備戰籌備工作,涉及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樣滑冰等14個項目,包括運動員155名、教練員2名、裁判員及技術官員31人、P類人員19人。
建設體育人才高地
為冰雪人才培養提供北體方案
北京體育大學作為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的體育高等學府,為滿足國家冰雪人才需求拿出“北體方案”始終是冬奧會服務保障工作的核心點。
2016年開始,北體大從“體育+”“+體育”實驗班、輔修班培養項目進行探索,依托冰雪運動訓練師資優勢、校內各類實驗室和實踐平臺,遴選全校各專業優秀本科學生,先后推出冰雪產業管理、體育賽事解說、體育賽事制作3個跨專業實驗班培養項目,冰上舞蹈、冰雪產業與冬奧項目管理2個專業方向培養項目和冬季運動項目裁判員國際化培養輔修項目,以及體能訓練、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第二學士學位兩年制培養項目。
在融合培養項目基礎上,圍繞“從以夏季項目為主的體育大學向夏季冬季項目全面發展的體育大學的轉型”目標拓展本科專業結構。2019年增設冰雪運動本科專業,培養具備冰雪運動基本理論知識及突出專項技能,能在運動隊、俱樂部從事訓練、教學、競賽和場地運營管理等的復合型人才。另外,還增設了體能訓練、智能體育工程、播音與主持藝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康復物理治療等專業,直接服務于冬奧科技保障、媒體服務和醫療保障。
2020年1月,北體大與中國冰球協會、中國滑冰協會、中國花滑協會、天津市體育局合作共建中國冰上運動學院(中國冰球運動學院);2021年5月,又與河北省體育局、淶源縣人民政府共建中國首個雪上運動學院,聯合構建學院、協會、地方協同參與的辦學模式,創新推進冰雪運動專門人才的培養。
學校直接面向冬奧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工作,全面深化體教融合,統籌推進招生、培養、管理聯動改革,推進“五育并舉”,努力提升冬奧人才輸出能力。在運動員培養方面,2018年起,主動調整招生結構,招收冰球、冰壺、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自由式滑雪、冬季兩項等15個冰雪項目共154名本科生,其中運動健將108人;招收82名冬季項目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進入冠軍班,提升我國冰雪運動員的整體層次。在教練員、裁判員培養方面,依托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大力強化冬季項目教練員培養,2017年以來,15名教師獲批成為空中技巧雪上技巧、雪橇、速度滑冰、越野滑雪、跳臺和北歐兩項等項目國際級裁判,并全面參與冬奧測試賽執裁。
2017年北體大成立了全國首個冬奧培訓學院,入選首批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培訓基地,全面對接北京冬奧組委、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持續開展冬奧會所需要的國內技術官員(NTO)、賽事管理團隊、競賽輔助團隊等專業人才培訓。
在冬奧人才培養過程中,北體大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依托冰上運動中心建設,以建設冰雪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宣傳展示平臺為目標,專家授課、冠軍參講,推出“冰雪場上思政課”,將紅色基因注入冰雪運動,強化學生責任意識;建設“走近冬奧會”“冬奧英語”“冬奧會與城市發展”等3門冬奧專題在線課程面向社會開放,面向本科生開設“冬季奧林匹克的發展歷程與人文價值”“冬奧會與城市管理”“冬奧會專業英語”等通識或專業選修課程,普及冬奧會和冰雪運動基礎知識。建設“三個體系”的融入:以課程和課外實踐活動為載體,將中華體育精神、奧林匹克精神以及奧運志愿服務精神化入“三全育人”體系,將冬奧知識普及納入課程體系,將冰雪文化建設融入校園文化體系。
科技助奧
打造體育科學研究創新高地
科技助奧是北京體育大學從傳統經驗型體育大學向現代科技型體育大學轉型的成果的直接檢驗,創新是科技助奧全過程中的關鍵詞。事實證明,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斗,越需要開拓創新。
北京體育大學以“科技冬奧”重大專項為抓手,在運動選材、運動減阻、冰雪運動裝備等研究領域,攻克冬季項目核心關鍵技術。2018年以來學校共獲批各級各類項目65項,其中“科技冬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個、課題14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一般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各類省部級項目16項,共計290余名教師、240余名學生投入到了冬奧相關課題研究中。發表冬奧相關論文90余篇,出版專著9部,專利28件。
學校致力于發揮科研平臺的支撐作用,組建全國首個體育風洞實驗室,承擔所有冬季運動項目國家隊的調訓工作,為近千名運動員提供運動測試與科學訓練指導。
成立5G高新視頻體育融合創新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實驗室和體育融合出版可視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參與包括跳臺滑雪奧運積分系列賽選拔賽、全國冰球錦標賽等賽事信號制作、轉播分發50余場,覆蓋中國教育電視臺等20余家主流網絡平臺,全網觀看超2000萬人次,拍攝冬奧科普課程、備戰相關視頻300小時。
來自北體大的科技團隊直接為冬奧項目國家隊運動訓練科學化提供支持。2018年至今,組建46支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跨學科的科訓賽醫一體化科技團隊、涉及教師134人、學生230人,服務對象范圍涵蓋所有冬奧項目,服務形式包括體能訓練測試、運動康復理療、心理咨詢、生理生化技術分析、運動表現分析、運動營養指導、語言服務及勵志教育宣講等多個方面的全方位保障,實現了科技助奧過程全覆蓋、項目廣覆蓋、手段現代化、合作多元化。
在高端智庫建設方面,加快冬奧文化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索引和2020全球最佳新興智庫)、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體育戰略研究院等智庫建設,不斷匯集國內體育政策、奧林匹克運動等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為冬奧會提供高質量政策與決策咨詢。2018年至今,共有9篇冬奧相關咨政報告被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宣部、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等上級部門收錄或采納。
同時,提供高水準信息與情報服務。專業刊物《冬奧參考》以冬奧會籌辦相關的外媒報道和研究性文章編譯為主,在輔助政府部門科學決策和為北京冬奧組委各部門工作提供信息咨詢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19年該刊獲得冬奧組委感謝信,5次獲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從2018年10月起至2021年9月18日已出刊90期。每周編譯《奧林匹克資訊》專題累計超過60期,充分發揮信息工作參謀助手作用,為奧運備戰隊伍不斷更新國際奧林匹克動態和冬奧備戰信息。
立足“三轉型”成果經驗
回應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辦中缺項、弱項難題
北京體育大學立足“三轉型”中積累的成果和經驗,全面回應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辦中缺項、弱項等難題。
圍繞冬奧短板項目、急需項目,北京體育大學積極開展跨界跨項選材,受國家體育總局委托,先后完成越野滑雪、冬季兩項、雪橇雪車、冰壺等項目近700名運動員跨界跨項選材工作,組織在校學生參與各中心、協會的跨界跨項選拔,共計59名學生入選雪車、鋼架雪車、跳臺滑雪、自由式滑雪等7個冬季項目國家集訓隊。此外,還重點選拔組建了冰球、冰壺、冰上舞蹈青訓隊伍,全力培養冰雪運動競技體育后備人才。
同時,落實興奮劑問題“零容忍”要求,加快推進冬奧會相關反興奮劑工作,成立全國高校首個反興奮劑研究院,組建反興奮劑研究團隊,派遣4名教師參與冬奧反興奮劑檢驗檢測;構建完備反興奮劑人才培養體系,為冬奧培養反興奮劑人才;與國家體育總局反興奮劑中心聯合編印《反興奮劑研究》,為國家體育總局和各省市推進反興奮劑治理提供理論和信息參考。
此外,學校憑借產學研一體化建設優勢,積極參與“冬奧經濟帶”建設,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視傳承創新,參與冬奧遺產保護和出版工作;堅持世界眼光,在開展高層次冰雪國際交流等方面貢獻了北體智慧和北體方案。
學校還以青少年為重點,面向全社會,推進“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普及。深入參與中小學冰雪運動教學,組建團隊連續6年參與6所小學“高參小”,開展“冰雪進校園”等活動,幫助青少年建立冰雪運動基本認知、提升運動技能,養成“上冰雪”“愛冰雪”的運動習慣。推廣冰雪全民健身活動項目,自2016年4月至今,“全民健身高校行”活動已走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42所高校,送去了包括冰壺、滑雪、冰球在內的40余個適合高校大學生開展的全民健身體育活動項目,直接參與人數達到6000余人次,惠及首都各大高校萬余名青年學生。
并針對冬奧會項目,深入開展國家隊運動員思想政治教育,成立了勵志教育宣講團隊,為包括鋼架雪車、單板滑雪、冰壺、花樣滑冰、速滑等國家隊開展思政宣講,并在冬運中心為各項目的領隊、教練、干部隊伍近300多人進行理論宣講,受到廣泛好評。
在為冬奧會提供高質量的專業志愿服務方面,北體大專業志愿者的第一次亮相是在韓國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表演,北體大83名師生出色完成了這項光榮又艱巨的任務。近2年以來,通過全球網絡志愿者招募系統中的自愿報名、學校初審推薦、英語水平測試、綜合能力筆試、專業能力面試5個環節共計遴選出500余名專業志愿者,涉及全校22個學院。賽時,他們會服務于體育、媒體運行、對外聯絡、文化活動四個業務領域,服務范圍覆蓋3大賽區,9個競賽場館以及奧運村、頒獎廣場等非競賽場館,將為北京冬奧會提供專業化的志愿服務。還有近300名師生將參加開閉幕式表演。
北京2022年冬奧會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歷經數年高質高效的冬奧會備戰籌辦和服務保障工作給北京體育大學注入了發展動力和活力。幾年來,學校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四個辦奧”理念,對標“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主動對接冬奧會辦賽需求,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全面投身到冬奧會籌辦和備戰工作中,在冬季項目人才培養、技術官員培訓、重大科研攻關、冬奧運動國際交流、冬奧運動志愿服務保障、冬奧文化傳播等方面作出北體貢獻。
“做體育強國建設的領跑者、教育強國建設的生力軍、健康中國建設的排頭兵?!边@是北京體育大學黨委書記曹衛東對新時代北體人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的闡釋?!澳繕嗽谧?,但是初心不變,使命不變,奮斗精神不變。這些使命和奮斗,構成了北體大全面參與體育強國事業、培養體育領軍人才的接力賽?!倍?,邁步新征程的北京體育大學,仍將心懷“國之大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朝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體育大學和國家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基地的奮斗目標闊步前進。